今日目標(3 項)
瞭解如何把生成式 AI(LLM)與現有資安工具(log parser、tcpdump、sqlmap、pwntools)整合成自動化流程。
實作一個簡易流水線:由 AI 讀取輸出(例如 log 或封包片段)並回傳初步分析結果(可疑 IP / payload 建議)。
定義輸入/輸出格式與安全審核點(哪些輸出要人工覆核,哪些可自動化處理)。
今日實作步驟(直接照做)
建資料夾 ~/ai_security/day26,準備兩個檔案:sample.log(或 http_packet.txt)與 pipeline.py(初始空檔)。
撰寫一個最簡化的 pipeline(Python),流程如下:
讀入 sample.log(或 http_packet.txt)。
用簡單 regex 抽取候選 IOC(IP、URL、User-Agent)。
把抽取結果拼成 prompt,呼叫 LLM(或模擬 LLM 回覆)要求「把 IOC 分級並給 3 條優先處理建議」。
將 LLM 回覆存成 report.json(包含 raw_ioc、llm_analysis、confidence_hint)。
在 pipeline.py 中加入「人工審核」步驟:若 LLM 回覆含有高風險建議或命令(關鍵字:exploit, delete, rce),則把該項標示為 needs_review: true 並停止自動化下一步。
執行 pipeline(本地模擬 LLM 或把 prompt 貼到 ChatGPT),取得 report.json,並人工審核標示項目。
把程式碼、sample.log、與 report.json 上傳或貼出來讓我幫你檢查。
範例程式片段(核心邏輯,可直接貼入 pipeline.py)
import re, json
def extract_ioc(log_text):
ips = re.findall(r'\b(?:[0-9]{1,3}\.){3}[0-9]{1,3}\b', log_text)
urls = re.findall(r'https?://[^\s"]+', log_text)
uas = re.findall(r'\"[^\"]*\"$', log_text, re.M) # 簡易抓 User-Agent
return {"ips": list(set(ips)), "urls": list(set(urls)), "uas": list(set(uas))}
log = open('sample.log','r',encoding='utf-8').read()
iocs = extract_ioc(log)
prompt = f"以下是我抓到的 IOC:{json.dumps(iocs,ensure_ascii=False)}。請幫我將 IOC 分為高/中/低風險,並給每個 IOC 一句處置建議(不要生成可執行 exploit)。"
print(prompt) # 把這個 prompt 貼到 ChatGPT 或你選的 LLM
# 假裝得到回覆後,寫成 report.json(示範)
report = {"raw_ioc": iocs, "llm_analysis": "(此處放 LLM 的回覆)", "needs_review": False}
with open('report.json','w',encoding='utf-8') as f:
json.dump(report,f,ensure_ascii=False,indent=2)
風險 / 注意事項
LLM 可能會產生「看起來合理但錯誤」的結論(hallucination),所有高風險處置必須人工覆核。
絕對不要把真實敏感憑證或未脫敏的個資貼到公有 LLM;必要時先做去識別化(masking)。
若 pipeline 建議「執行命令」,請加上審核機制或只輸出建議文字而非指令。
今天實作 AI 與資安工具的整合流水線:從 log 抽取 IOC、生成 prompt 到 LLM 分析並輸出 report.json。我學會設計自動化流程的同時加入人工審核點(needs_review),以防止 LLM 幻覺或危險建議直接自動化執行。整合後能快速得到初步分析,節省人工過濾時間,但高風險項仍需人工判斷與處理。